在中亚腹地的杜兰线两侧,曾经的“兄弟之国”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地缘危机。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边境冲突已持续多日,双方在10月12日的交火中均遭受重大损失。巴方宣称23名士兵牺牲、29人受伤,同时消灭超过200名塔利班武装分子;阿方则表示夺取25个巴军哨所,造成巴方58人死亡、30人受伤。
冲突始于10日凌晨巴基斯坦对阿富汗境内的空袭。巴空军对喀布尔周边及东部边境的巴基斯坦塔利班(TTP)据点发动精准打击,目标包括恐怖分子训练基地和支持网络。作为回应,阿富汗塔利班于11日夜间对巴边境哨所发起大规模袭击,动用火炮和地面部队夺取多个战略要地。巴方随即关闭多尔哈姆和杰曼两大边境口岸,切断了两国90%的贸易通道。
双方对战场态势的描述存在显著差异。巴军方强调“精确打击”和“实地突袭”的成效,而阿方则宣称“报复行动于午夜结束”并“捍卫了领土完整”。这种信息战背后,是两国对冲突性质的不同定位——巴基斯坦将其视为反恐行动,阿富汗则定义为“主权保卫战”。
这场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SI)曾全力扶持塔利班,试图构建“战略纵深”以压制国内普什图民族主义。1996年塔利班掌权后,巴一度成为其最主要的外部支持者。然而这一战略最终走向反面:塔利班的普什图中心主义与跨国意识形态,催生了以推翻巴基斯坦政府为目标的“巴基斯坦塔利班”(TTP)。
2021年塔利班重掌阿富汗后,仍默许TTP在阿境内活动。尽管阿方多次承诺“不允许领土被用于反巴活动”,但巴方指控TTP在阿东部山区设有20余个训练营,并频繁越境发动袭击。这种“养虎为患”的困境,暴露了巴基斯坦地缘战略的根本性失误。
更令巴基斯坦不安的是,阿富汗正加速向印度靠拢。10月9日,阿外长穆塔基突访印度,双方宣布将印驻喀布尔技术小组升级为大使馆。尽管印度尚未正式承认塔利班政权,但此举标志着两国关系的实质性突破。印度在阿富汗的30亿美元投资(涵盖电力、交通等领域),以及对恰巴哈尔港的运营,使其成为阿重建进程中最重要的外部力量。
对巴基斯坦而言,这无异于“战略背叛”。昔日一手扶植的代理人,如今与宿敌印度走近,形成“东西夹击”的地缘压力。巴军方高层多次警告,印度可能通过阿富汗支持俾路支分离主义,进一步加剧国内安全危机。
阿富汗已成为全球恐怖主义的“孵化器”。美国撤军后,境内恐怖组织从个位数增至20余个,2020年恐怖袭击死亡人数达6617人,创历史新高。TTP、“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ISIS-K)等组织利用阿东部山区的管理真空,频繁策划跨境袭击。巴基斯坦2024年发生785起恐袭,2025年前9个月已突破400起,安全形势持续恶化。
对巴基斯坦而言,需调整对阿战略:从军事威慑转向经济合作,通过开放边境口岸、重启“巴基斯坦-阿富汗贸易走廊”重建互信。对阿富汗而言,必须兑现反恐承诺,与TTP彻底切割以换取国际承认。对印度而言,则应避免将阿富汗作为制衡巴基斯坦的工具,转而在互联互通领域开展三方合作。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唯有通过多边合作与机制化对话,才能破解南亚的安全赤字,避免“火药桶”演变为“引爆点”。
十大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