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6月,全国(不含港澳台)54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总客运量为26.9亿人次,环比减少1.8亿人次,降低6.3%,同比增加0.7亿人次,增长2.7%,同比增速比5月的2.9%有所放缓。
交通运输部称,6月,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17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降低3.1%,同比降低3.8%。客运强度是指线路日均客运量与线路运营长度之比,反映线路单位长度上每日的载客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线路的运营效率。
2025年6月,全国共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0条,运营里程11127.6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56万列次,同比增长6.27%。
《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发现,6月,全国客运量增幅最高的城市是太原、郑州和南通,同比分别上升137.86%、27.87%和22.29%,太原和郑州客流大增主要由于在过去一年中有新的轨道交通线路开通。客流下降最多的城市是嘉兴、三亚和文山,同比分别下降22.89%、21.54%和11.90%,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均为有轨电车项目。
一位城轨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部分城市有轨电车线路客流下降较快,一方面是线路选址不合理,线路覆盖区域人口和就业密度不足,导致实际需求低于预期,在经过开通初期的乘客新鲜期之后,客流持续下滑。另一方面是这些区域的有轨电车大多是单一线路,没有形成网络效应。
记者注意到,四个一线城市中,北京、广州、深圳城轨客运量都实现正增长,只有上海客运量出现了下滑,同比下降2.3%。上述城轨行业人士表示,随着暑期来临,预计7—8月,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热门旅游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将迎来新的高峰。
从客运强度来看,6月,文山轨道交通客运强度最低,为0.01万人次/公里日,深圳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强度最高,达1.50万人次/公里日。
7月1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显示,2025年上半年共计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220.70公里。新增运营线路6条,新开后通段或既有线路的延伸段11段。新增的220.70公里城轨交通运营线路共涉及3种系统制式。其中,地铁161.38公里,占比73.12%;市域快轨37.50公里,占比16.99%;有轨电车21.82公里,占比9.89%。
从比例变化来看,2025年,新增里程中地铁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2.32个百分点,市域快轨和有轨电车占比分别增长1.32和1个百分点。
十大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