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个商圈晚上七点半,总能看到一群人排长队。他们面前的西贝莜面村,花卷33元一个,馒头21元一个,豆腐汤要69元一碗。进去的人看了菜单直摇头,但很少有人真走了。有人嘀咕“贵得离谱”,可第二天照样有人来排队。这餐厅到底有什么魔力?
西贝的菜单确实吓人。普通馒头卖21元,说是用了昆仑山的小麦和手工发酵,但吃过的人都说和小区门口的差不多。豆腐汤69元一碗,汤寡水少,菜量小得可怜。服务员解释时总说食材好、工艺复杂,可大家心里明白,这价格实在离谱。奇怪的是,骂归骂,周末中午和节假日还是得等位,有的店要排一个小时。
其实西贝根本不靠便宜吃饭。他们瞄准的是中产阶级,让人觉得在这里吃饭是种身份。装修讲究,灯光暖和,餐具精致,吃完感觉花的不是钱,而是“精致生活”。他们宣传时总提“健康”“原生态”,连花卷都包装成非遗手艺。贵反而成了卖点,网上有人吐槽价格离谱,反而让更多人想来试试。
展开剩余53%现在年轻人吃饭不光为了饱肚子。周末去西贝,更多是想换个环境,暂时逃离工作压力。虽然菜一般,但至少不用操心卫生和口味。比起网红店翻车,西贝虽然贵但稳定,至少不会吃坏肚子。外地游客来了也不用找小馆子,直接去西贝,觉得这样吃西北菜比较“正宗”。
西贝也有争议。很多人说他们就是涨价割韭菜,挂着西北招牌却走奢华路线。有人觉得三四百块一顿饭太奢侈,但也有人觉得值得,毕竟能和朋友拍照发朋友圈。现在社会消费两极分化,有人拼命省钱,也有人愿意为体验花钱。西贝刚好踩中了这种需求,贵但不愁客源。
说到底,西贝卖的不是饭,是感觉。贵能让人觉得自己过得不错,排队能显得有生活情调。街边三块钱的面条也能吃饱,但没人在意。大家愿意为“确定的体验”多花钱,哪怕心里觉得贵。西贝的花卷到底值不值33元?这问题可能永远没答案,但只要有人愿意买单,他们就会继续排队。
发布于:山西省十大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